共同体简介

  学院路,北京西北部一条不足3公里的道路,两侧彼此相邻地坐落着包括闻名遐迩的8大院校在内的国内10多所著名高校。这些高校多数是 建国后建立的行业性高水平大学。就单个学校而言,特色学科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,但学科门类不够齐全。1999年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,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、北京科技大学等13所高校联合成立完美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,2002年发展到包括北京师范大学的16所高校的教学共同体,直至2012年相继扩展到了21所高校。学院路共同体以资源共 享为途径,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,与其在校专业素质培养相结合,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,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。

  成立之初,学院路共同体面临的首要问题采用何种办学模式,既切实可行又最有效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,并保持共同体的持续发展。

  基于地域相邻和各校优势特色专业的结构特点,学院路共同体首创性地采用了“一校式”办学模式,在共同体的教学和教学管理上组建一个虚拟的单一学校,通盘考虑,统筹规划,统一管理,分散实施。

  为迅速打开办学局面,共同体从几乎“零成本”运作的校际公选课入手,各校遴选具有特色的优质素质教育课程供所有成员校学生跨校选修,互认学分。

  由于切入点选择合理,共同体的合作办学迅速发展,目前已发展到除军事之外包括11个学科,分布合理的265门跨校选修课程体系。

  同时,共同体遴选专业优势明显的成员校,开设了34个“跨校辅修专业”。如北京邮电大学 “通信工程”;北京体育大学“运动人体科学(体育保健方向)”、“体育管理”等。

  更进一步的是,共同体首创多校共同开设了16个“共同体辅修专业”,相当一部分是目前国家专业目录中没有的新专业,如“总部运行及管理”、“会展经济及管理”等。

  目前学院路共同体建设成了包含跨校选修课,跨校辅修专业,共同体辅修专业的多层次一体化的“一校式”素质教学课程体系。

  与课程体系相适应,学院路共同体创建了“一校式”的教学管理体系,建立了对应于实体学校的“一校式”三级管理体制,即了秘书处/管理办公室、处长联席会及全体理事会,分别处理处理日常工作、一般全局性事务、全局性重大问题。

  共同体依据“既必须又最少”原则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,统一共同体的教学组织、管理、实施要求,但由各校自行落实。现主要有理事会章程,校际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规定,“共同体辅修专业”组织条例、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等。规章的内容不断更新,以适应发展的需要。

  为保证共同体的教学秩序和质量,共同体建立了“一校式”、全方位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督体系,并采用信息化手段,提高工作效率。

  跨校选修课必须是在本校开设三年以上的优秀课程。共同体每学期编制《校际公共选修课简介》,详细介绍课程及任课教师,并在“学院路教学共同体门户网站”及各校教务处(部)网站发布,印制海报广泛地向各成员校学生宣传介绍,供学生选择学习,并监督执行。

  共同体成立了专业委员会,审核辅修专业的课程设置、教学计划和内容。从专业素质和能力、教学水平和效果、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方面考察甄选教师。

  共同体任课教师必须是所在校学生评教优良的教师。同时积极邀请各级教学名师(如国家级教学名师李尚志)为共同体授课。为方便学生的学习,共同体的教学工作全部安排在周末进行。各校纷纷提供最好的教学条件和环境。

  学生通过网站统一选课、注册,共同体统一管理学生成绩,日常教学由教师所在校管理。各校派出管理人员对其开设的课程考勤,了解教学和学习情况,及时处理相关问题。

  2001年开设了“学院路地区教学共同体门户网站”,建立了共同体教学、管理、服务互动平台,从技术手段上保障了高效的“一校式”教学管理。所 有学生通过网站选课注册、辅导答疑、提交作业、成绩管理与查询、远程网络教学甚至远程考试等运行管理环节的网络化,部分课程实现远程网络教学。

  共同体通过网站进行学生评教,对于低于良好的教师,经核实取消其共同体任教资格。通过网上留言板及电子信箱了解学生的要求和意见。

  该平台是到目前为止全国所有合作办学组织唯一网站管理平台,也是应用最广泛的网络平台之一,在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,促进了各成员校师生交流和校际间校园文化的互通交融。

  10年来,共同体开课1200多门次,参加学习的学生超过10万人次,学生选修共同体校际选修课已平均达到其整个选修课的40%,占总学分的8%。

  学院路共用体的成功运作使得学生、教师、学校三方受益,成功的经验对国内其他类似办学组织不无裨益,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社会的高度肯定。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做了:“这种优势互补,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合作,应予以支持和鼓励”的批示。

  2009年4月3日,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组织专家,对学院路共同体承担的,充分体现学院路办学成绩的,国家级重点教改项目进行了鉴定。鉴 定意见认为:学院路共同体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办学模式,体现了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,体现了“开放共享、整合提高、创新发展”的办 学理念,积累了宝贵的办学经验。项目成果突出,创新性强,在全国有较大影响。对全国高校具有积极的辐射和示范作用,得到了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 好评。

  北京学院路共同体并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,正在积极筹备开展相关交叉学科主修专业优质资源共享,可望明年启动。

  在10年的探索中,北京学院路教学共同体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,创新性地实践了优势互补、互惠互利、成本低廉、运行高效的“一校式”合作办学模式,发展成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教学共同体,为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。